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制度机制创新案例发表时间:2024-11-14 15:14 为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 2030年)》等有关要求、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总结了各地在制度机制创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公园绿地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清单提出了实施社区适儿化改造、建设儿童友好公园、增加儿童活动空间和设施、盘活利用既有场地空间11项主要举措及多城市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工作机制 1.上海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作为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载体,探索创新建设路径和工作方法,建立起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多主体协作的工作机制。纵向搭建“城市—城区—社区”三级工作体系,各部门各区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纳入有关专项政策,制定儿童友好学校、医院、滨水空间以及母婴设施等方面建设标准指引,如浦东新区发布儿童友好城区规划导则。横向构建学校、医院、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主体、多领域协同建设体系,合力推进28 项行动99 项任务落实。 滨江沿岸,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儿童 2023年陆家嘴水环打通后,上海科技馆对面,黄浦江边,多了一个秘境花园。沿滨水绿道步行15分钟,拼图花园、蛹形艺术廊架等儿童元素时不时点缀其中,在桥洞下,甚至画满孩子们喜欢的彩绘,布置了孩子们爱玩的健身器材。 最美校园升级改造“边边角角” 在竹园小学张杨路校区,进门就能看到一条攀岩道,虽然不高,但颇受孩子们的欢迎。 童悦空间,最亲近的社区家园留给儿童 松林路75号,是附近的福山外国语小学、建平西校、冰厂田幼儿园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必经之地。为此,这里被打造成了亲子主题乐园“迷乐园”,秋千、攀爬道,颜色搭配鲜艳靓丽。 2.河北省保定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市建立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与妇联协同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工作机制。妇联全过程参与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审查和实施,做到第一时间知晓项目进度,全面参加研讨建议和审查决策,并对项目实施进行实时监督。如,市妇联参加了环城水系、儿童公园、老旧小区等改造项目设计论证会,提出适儿化改造意见,推动儿童友好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发展。 保定市环城水系公园 儿童友好·爱心书吧 保师附校东湖分校建有爱心书吧、爱心阅览室。课余时间,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国防科技绘画、设计儿童友好T恤,激发儿童多种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西高社区新建“西高社区儿童之家” 打造全年龄段儿童成长基地,志愿者在工作时间照看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免除家长上班时的后顾之忧。 (二)制定地方性管理规定 1.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发布《广州市公园适儿化改造指引》,“以点带面”引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目前,广州市已构建形成市区两级“1+12”儿童公园体系,以儿童参与为核心,持续推进城市公园适儿化改造,丰富自然生态、科普文化、亲子交流有机融合的儿童友好活动场地,为儿童打造了丰富多元的友好成长空间。 广州公园适儿化改造 广州市儿童公园全园设计颜色鲜明、造型可爱的游乐设施和标识系统、攀爬坐凳;新建运动场地,可开展少儿运动10余项;打造海洋、消防、交通、自然等集知识学习、实践探索于一体的开放型教育基地;缩短卫生间服务半径,内设儿童洗手台、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引进全国首个专门为残障儿童设计的游乐设施;为陪护家长提供休息设施;将公园儿童友好空间与生态、体育、教育、文化、商业等元素有机融合;建立“多级管理、多地联动”的长效运营机制,构建大湾区儿童友好公园创新合作机制,组建广州儿童友好公园专家智库。 深圳市:妇儿大厦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 妇儿大厦色彩缤纷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万花筒”,是家长的“一站式遛娃宝地”。已汇聚超过560万人次到访,先后接待了布隆迪总统夫人、哥伦比亚第一夫人、俄罗斯杰出妇女代表、摩尔多瓦记者团等外宾团组,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深圳的城市魅力。 珠海市:梅华街道南村社区探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儿童球场、亲子菜园等室外活动场地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3条儿童上学道路,按照不同年龄分区域设置儿童活动场地,增加儿童友好标识,创造安全、绿色成长环境。 珠海市:香洲区梅华环保生态中心盘活既有场地空间,建设儿童校外活动场所 梅华环保生态中心利用山脚闲置地拓展户外活动场地,开辟儿童种植菜园、花园,设立手工坊、育花车间、农作坊、观鸟区等儿童友好工作坊,打造富有趣味的素质拓展场所。 2.江苏省苏州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发布《苏州市儿童友好出行交通设施设置指南》,推广儿童友好标志、友好专用通道、限速禁鸣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明确“公交直达、地库接送、不同交通种类分区”的校园周边交通组织模式,缓解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保障儿童出行安全,目前苏州市完成125 所中小学校的儿童友好交通建设改造。 星公元社区儿童友好社区 星公元社区积极落实街道妇联关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建立以社区“两委”为主的儿童友好创建工作小组,协调“五老”志愿者团队以及专业社会组织,为社区儿童活动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及人员保障。外联方面,星公元社区与丰茂幼儿园、方洲小学开展结对共建,加强校社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汇聚儿童友好建设合力。 3.海南省海口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编制《海口市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构建城区、街镇、社区(村)三个层级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体系,塑造适宜儿童成长的生态游憩空间、文体演艺空间、学校教育空间、医疗照护空间、校外实践空间、交通出行空间等场景。如,海口市建设改造多条滨海滨河绿道,串联众多儿童游憩空间,让儿童在漫步骑行中体验海洋文化、研学自然生态。 拓展儿童友好成长空间 世纪公园儿童友好活动空间 (三)统筹街区(片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1.湖南省长沙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在马栏山片区“点、线、面”结合开展适儿化改造。在“点”上,建设儿童气象观察站、自然教育科普馆、儿童医疗站等儿童服务设施,增加儿童娱乐休憩设施和活动空间。在“线”上,增设护学专用通道,完善出行标识,对高架桥下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打造安全、连续的儿童学径网络。在“面”上,设计儿童友好地图,串联起集科普、娱乐、休憩、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儿童成长空间,全力塑造儿童友好场景。 马栏山鸭嘴公园 东湖公园季高兔窝窝乐园 2.浙江省杭州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拱墅区统筹西岸国际艺术园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新昌路—宁波路美好生活街区,整体打造儿童友好街区。以1 米儿童视角为设计理念,把街区内28 处儿童活动场地、27 处儿童服务设施以及5 个国家级博物馆、11 处母婴室、3 处应急救援室有机串联起来,系统构建儿童友好空间体系。以大运河文化为载体,改造提升历史步道、休憩设施,组织儿童对大运河拱宸桥段两岸风貌提升献计献策,联动45 家商铺为儿童体验历史文化提供公益服务,构建起生动的“运河故事”叙事空间,让儿童充分感受到空间友好、环境友好、服务友好。 桥西儿童友好街区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点拱宸桥两岸,是杭州市首条儿童友好街区,总面积20万平方米,由西岸国际艺术园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宁波路美好生活街区三部分组成,并由宸运绿道把公园绿地、文化遗产、市井生活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以大运河文化为特质的儿童友好敞开空间。 3.广东省佛山市新城片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统筹3 公里范围内“一带九馆两小园”打造全方位全龄段儿童友好空间。在东平河滨江湿地景观带内为儿童开辟探索自然、游乐休憩的专门区域,构建儿童友好生活圈。如利用东平大桥的桥下空间,建设了儿童足球场、小型篮球场。在佛山科学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城市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世纪莲体育馆、大剧院设计建设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打造儿童友好场馆,如青少年宫设立涵盖国防、交通、消防等33 个科普展项,构建儿童友好学习圈。 滨河景观带仙鹿岛 六松水上乐园 亲子家庭参观城市展览馆 4.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纳入街道建设改造重点工程中统筹推进,系统开展学校、社区周边公共活动空间的适儿化改造,打造让儿童亲近自然科学、了解历史文化的“正定文化课堂”,形成点、线、面融合的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如,结合城市公园、广场以及街道内的开放空间,增设儿童运动、游乐设施,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公共空间。 儿童体育运动场 学径改造前后对比 |